技术资料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技术资料 > 《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典型技术模式与案例》印发

《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典型技术模式与案例》印发
发布时间:2022-05-18 作者:畜禽粪污处理设备厂家
为贯彻落实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(2021—2025年)》部署要求,提高农村易腐垃圾、厕所粪污等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,农业农村部、国家乡村振兴局组织遴选了4种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典型技术模式和7个典型案例,现予以印发。
请各地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学习借鉴,并组织市县积极探索创新,强化支持引导,加快建立健全经济实用、循环高效、农民认可的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,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。
为贯彻落实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(2021—2025年)》部署要求,提高农村易腐垃圾、厕所粪污等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,强化实用技术供给,农业农村部、国家乡村振兴局在各省(区、市)推荐的基础上,经专家评审、实地核查、公示,遴选了4种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典型技术模式和7个典型案例,供各地参考借鉴。
一、反应器堆肥技术模式
反应器堆肥是将易腐垃圾、人畜粪便、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,置入一体化密闭反应器进行好氧发酵。常见的有箱式反应器、立式筒仓反应器、卧式滚筒反应器等。原料经除杂、粉碎、混合等预处理后,调节含水率至45%〜65%,置入反应器进行高温堆肥。反应器堆肥发酵温度达到55℃以上的时间应不少于5天,以达到病原菌灭活效果。发酵产物腐熟后可还田利用,也可用于生产有机肥、栽培基质等。该技术模式自动化水平较高,便于臭气、渗滤液等污染物收集处理,但相比于简易堆沤还田建设成本较高。
二、堆沤还田技术模式
堆沤还田是将易腐垃圾、农作物秸秆、人畜粪便等有机废弃物,通过静态堆沤处理后科学还田利用。发酵时间一般不少于90天。主要设施为堆沤池或堆沤设备,应具有防雨、防渗等功能。该技术模式操作简单、建设和运行成本较低,但发酵周期较长,需采取臭气和蚊蝇控制措施。
三、厌氧发酵协同处理技术模式
厌氧发酵协同处理是将人畜粪污、农作物秸秆、易腐垃圾等有机废弃物,经过粉碎、除杂、调质等预处理后,置入厌氧发酵罐进行处理,可产生沼气和沼肥。常见的有湿法和干法厌氧发酵,需配套原料预处理设施、进料设备、储气柜、沼肥贮存设施等。沼气经过净化、提纯处理后可作为清洁能源使用,沼肥可还田利用或生产有机肥。该技术模式资源化利用率较高,但对稳定运行、安全管理等技术要求较高,适宜原料供应充足、清洁能源需求大、农田消纳能力强的地区。从实践来看,易腐垃圾、厕所粪污等一般可依托现有畜禽粪污厌氧发酵设施进行协同处理,并根据实际情况完善预处理、进料以及其他配套设备。
四、蚯蚓养殖处理有机废弃物技术模式
蚯蚓养殖处理是将畜禽粪污、易腐垃圾、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,按一定比例混合、高温发酵预处理后,经过蚯蚓过腹消化实现高值化利用。蚯蚓粪可用于生产有机肥或还田利用,成品蚯蚓可用于提取蚯蚓活性蛋白等。需配套原料预处理设备、幼蚓繁育设施、养殖场地等。该技术模式资源化利用率较高、经济效益较好,但需配套土地用于养殖蚯蚓,并采取污染物防控措施,对养殖技术、管理水平、气候条件要求较高。此外,一些地方也在探索通过养殖黑水虻、蟑螂等处理农村有机废弃物。